踩准节奏!2024年养猪业能否谷底反弹?王祖力、郑新平、李双斌、高全利等这样看

时间:2024-12-27 04:59:51 来源:时讯视界

踩准节奏!踩准2024年养猪业能否谷底反弹?王祖力、节奏郑新平、年养能否<strong>九游</strong>李双斌、猪业高全利等这样看_南方+_南方plus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养猪业大事频发,巨头并购、猪病凶猛、负债率高涨……进入2024年,大家都在期待新变化,新收获。

1月10日,在农财宝典新牧网举办的“预见2024·猪业亮见”新年公益直播圆桌论坛活动上,多位行业大咖围绕行情、疫情、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参与讨论的论坛嘉宾有: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史记生物董事长李双斌、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广东恒兴集团总裁助理赵祖凯、昆明金航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亮、河南银发牧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建房。农财宝典新牧网总编辑彭进担任主持人。

考验团队韧性!市场周期愈加不可预见

彭进:2023年被称为养猪业第一个四个季度都亏损的年份。大家在过去的一年是否有遇到特别艰难的时刻?对刚刚过去的2023年,您如何评价?

郑新平:2023年福建省养猪业有三大压力,环保压力、疫病防控压力和市场压力,2023年虽说不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考验养猪团队意志和韧性的一年。我们团队经过几年努力,通过箬溪生态种猪、嘉吉南平工厂和南星动保这三个抓手,已经打造和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健康养猪体系,团队养猪跟体系养猪可以让我们团队做好专业分工,各尽所能,九游轻松快乐养猪。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

李双斌:2023年不管是从经营上还是现金流上,确实还没有感受到那么大的压力,在我印象中2014年左右可能形势还严峻一点,像PED、口蹄疫等疾病都较为严重。总体来说,2023年是相对艰难的一年,最大的挑战还是健康,而最大的压力来自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增多后市场周期的不可预见性,看不到未来。或许等明年我们回过头来看,又会变成,2023年难,2024年更难了。

史记生物董事长李双斌

史记生物董事长李双斌

彭进:面向2024年,不少猪企动作频频。如唐人神陶老板在新年献词中就提到管理层带头减薪10%。各位在应对行情低迷方面,做出了哪些调整?您所在的企业有无降薪?养猪企业降薪会不会在2024年成为新常态?

杜金亮:要不要降薪?降薪之后,人才何去何从?相信这是所有养猪人和企业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降薪与否其实最终考量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如果企业又能经营好,又能留住所有人才,这是一个两难问题。这几年,我们行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而我们作为腰部企业,也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从金航辰自身来说,在降薪和人才选择中,我们宁愿选择人才留下,因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但薪水调整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金航辰今后想做的工作,首先薪水不会变化,但也会去挖掘一些部门尤其是生产一线的无意的消耗,减少亏损面;其次,精兵简政,让人才更多地肩负一些工作,留住优质人才。

昆明金航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亮

昆明金航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亮

李建房:本身我们养猪企业自2019年非瘟后,2020年经历一波高的红利后,可能主要是管理层薪酬涨得比较高。其实在2021年的后半年,有集团企业,也包括一些大型猪企,大家有过降薪,但那个降薪的话,基本是无痛无痒的。养猪企业高管的10%或20%的降薪调整这种行为,其实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如果员工有相应的能力和职责去发挥的话,一味地把薪酬降掉以后,可能就没法支撑家庭以及个人的发展。现在我们做任何事,首先就是讲究高效,把效率追求起来后,然后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真正的一线员工,就会有合理的高收入。另外,我们在整体发展上是随项目去调整,真正在项目上做的人,我们也会保证他能得到相对高的收入。我倒认为,找工作应该会成为2024年养猪业的新常态。

河南银发牧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建房

河南银发牧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建房

从被动到主动,企业整合将成为常态

彭进:2023年被行业人士称为中国猪业巨头整合元年。双胞胎入主正邦,大北农收购九鼎,新希望与中牧集团合作等整合事件一桩接着一桩。各位认为,2024年,巨头整合是否将成为养猪业常态?未来的整合将会呈现怎样的特征?

高全利:如果说2023年是行业整合的开始,那么今后几年将会呈现一个连续的状态,且将由为犯错误交学费买单式的被动整合,逐渐转变为主动的整合,或是重组、优势互补、资源借助等,这种情况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当然,这些情况变化表面上市企业往往是焦点,但实际上,可能中等规模企业的这种暗流涌动,在潜在的需求整合中占的比重可能会更大。

没有人愿意服输,但谁能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较为合理明智的选择,进行纠偏而不是一错到底,我觉得对企业来讲是个永恒话题。所以,我们也要反复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现在的运营方式和运营状态能不能支持企业继续走下去,走到哪个方向以及如何完整调整。

另外,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后,实际带来的是行业灾难,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灾难。在新的一年,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或者经营方式思维,可能比行情、疫情对你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更大。

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

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

赵祖凯:我完全同意高总的上述观点。其实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真实反映。去年上市猪企的负债率都在60%以上,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一下,等2023年报表出来,大概可能很多企业超过90%了。2019、2020年非洲猪瘟带来的暴利,行业的“大跃进”造成了今天的灾难。现在大家都在“坑”里面,明知道养猪要亏本,但又不得不养,因为投了那么多固定资产,不养固定资产怎么办。所以未来这个行业的整合必然是会继续进行下去,要么就是被动的,也有可能有人会主动去整合,当然,纵向整合也会发生,同时横向整合也在发生。

继续往前走的过程中,有企业会倒下,有整合会发生,只能说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企业,不要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也算是对行业的贡献。

广东恒兴集团总裁助理赵祖凯

广东恒兴集团总裁助理赵祖凯

主动去产能难度大,市场占有率决定资本市场地位

彭进:从官方能繁母猪数据来看,目前还在4100万头以上。各位认为,接下来行业是否有必要集体去产能,还是说由市场经济来发挥主导,任其自然?这种非市场性的集体去产能有没有可能?

王祖力:我认为2023年,也可能包括2024年的一段时间,是过去这几年行业盲目扩张的一个买单期。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调减产能,其实我觉得行业煎熬的过程很漫长,煎熬的时间也很长了,只要煎熬的时间足够长,虽然产能调减速度慢,但终归是可以调整到位的。

从官方对外发布的数据来看,先假设官方给出的4100万头的参考线是一个合理水平,截至2023年11月份已接近4100万了,比4100万大概高出了58万头。12月份从行业趋势来看,肯定还是会继续调减,但这个是不是接近正常水平,我觉得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比如说明年的9月份、10月份,市场来验证4100万到底合不合理,合不合适。因为现在的产能对应的是明年三四季度的释放和兑现,所以我觉得要到明年三四季度的行情到底会是怎样的水平,这样才能确定现在的产能量级,到底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参考的平衡线。如果明年的9月份、10月份这个行情依然很差,养猪依然是亏损的,可能这4100万头的参考线依然是高的,我们可能还要继续调。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

李双斌:实际上我们站在自身圈子来看,大家去产能非常有必要,这样大家在行业里面都能有个好的生态,但从客观来讲,这又确实涉及人性和市场资源的问题。为什么这几年特别是从 2019年非瘟之后,规模化猪场、集团化猪场发展这么迅猛,实际上大家都是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规模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特别是在这个资本市场,垄断地位可能就越强,这意味着不管是市值、融资能力、合作发展等,都更有优势。

当然,主动去产能的意愿有没有?肯定有。比如那些中小型规模,他们会更想主动去产能,也希望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我相信站在人性角度讲,如果说乙丙丁都去掉了,甲方会想,剩下的不都是我的了吗?所以主动去产能可能有时候还力不从心,而且每个企业的状况都不一样。

但被动去产能肯定还是有的。虽说这个蛋糕很大,前面的路也很有诱惑,但能不能达到那个目标,走不走得更远,这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从这几年离开出局的一些企业来看,资金问题最为重要。总体我认为,资金链和环保,应该是未来我们整个行业里会被动去产能的两个核心因素。

北方疫病形势严峻,中小猪场清群率达70%

彭进:据了解,2023年第一和第四季度,猪病疫情此起彼伏,北方某些省份猪场母猪损失率非常高。各位所在地区疫病形势如何?2024年在疫病防控上,建议同行重视哪些策略?

郑新平:疫病防控压力虽然有,但整体形势还好,因为福建省健康养猪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形成集pic、丹系、加系、美系以及专业公猪站等为一体的高健康种猪集群。2023年,除了供应本省之外的话,福建省还为山东以及周边省份提供了大量高健康的种猪和猪苗,而2024年,也还要为广东、浙江等省提供大量商品猪。

在疫病防控策略来说,我认为在市场低谷期的当下,应要进行“腾笼换鸟”,即主动清空淘汰落后产能,并对清空后的猪场进行升级改造,引进高健康优质种猪和优质猪苗,这不管是对减少产能、疫病净化以及提高养猪效率都非常有利。

杜金亮: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优势,2023年云南前三季度总体来说非常平稳,但第三季度,特别是从8月份到9月份的雨水季节来以后,疫病压力陡增。

从头部企业来看,由于其在生产选址、团队管理以及资金储备上的优势,防控做得相对较好,损失基本很少。从腰部规模化的集约场来看,由于这两年猪价不太好,加上很多人也过分依赖当地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优势等,对疫病防控有所放松,这部分损失应该超过40%,包括主动减产能的部分。从家庭农场和散户来看,养殖密度相对集中的地区,损估计能超过50%。而比较偏远的山区,存活得相对很好。

另外,在防控策略方面,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希望从业者,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生产一线的人,一定不要放纵对非瘟等疫病的认知;二是尊重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动保企业,都要对非瘟等疫病防控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及去引导和推动科学防控;第三希望政企联动起来,尽可能控制冷链物流、猪流等病毒传播的流动渠道。

李建房:去年国庆节过后,河南1000头以上到3万头母猪这种大的猪企,这一波大家的母猪损失大概在5%~15%,超过20%的很少,育肥猪大概5%;从散户来看,去年10月、11月,散户大概有70%的清群情况;200头到1000头母猪的中小家庭农场和规模场,大概有一半猪场有发病,其中母猪清群率大概为70%。

我们建议,采取人工清粪、人工喂料方式的这些猪场地基本上就不要再养了,特别季节性的,很难养成,尽量替换成机器、料线。另外,如果地理位置不行、硬件不行,我们建议放弃养母猪,一年养1-2批育肥猪。此外,也建议不要再养15公斤的仔猪,因为一边它母源抗体在降,自身抗体又没起来,这时候一旦发生其他疾病,忙于治疗很难防,养30公斤的话,100天以内的猪长到100公斤以上了,一年可以养两批,这也可能会成为河南养猪的新业态。

今年我们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能看到疾病对行业的影响。需注意的是,非瘟还是会像它的发病规律一样,迈着它老态龙钟的步子,利用各种的途径,然后杀到每个地方。如果大家没有从根本面上去改善的话,可能养猪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市场总量依然过剩,2024年养猪业将从谷底爬出

彭进:截至目前,生猪均价跌破7元/斤,养猪业亏损期已长达15个月。各位如何看待2024年行情?有没有可能在2024年重新回到盈利水平?

高全利:2024年肯定会有盈利的机会,但全年是否能盈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来自结构优化的结果。我认为,行业正在从靠行情转变为靠成本、成色、成绩以及经营规模和结构决定企业能否生存、挣钱。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总量是过剩的,但存在区域性、结构性的不平衡。2023年猪价最低的地区似乎已经不是北方了,过去比如西南、华南等地区是高价区域,但现在西南已经不是高价区域了,因为猪太多了。往往过剩的区域,价格就会变,因为过量的供应和消费能力的关系,导致价格变低了。我个人认为,从2023年猪价的情况来看,这种区域性的差距已迅速被减小,可能在2024年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因为已经有很多集团企业正在从北方退出,加强南方市场。所以我个人观点就是,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动态逻辑来看行情,新的行情的变化过程中,会在2024年形成更多的微量变化和结构性的调整。很多企业之所以走到现在的困境,都是由于预见出现了误判,导致了决策性的重大失误。

赵祖凯:我认为2024应该会有一个结构性的机会。养猪其实是分类的,比如说种猪企业,因为对质量的相对权重要求更高,所受市场行情的风险可能也小一点;而养商品猪的,如自繁自养一条龙的这种,正常情况如果行情好是能实现微利的,但前提是猪病情况不能太严重,否则再好的行情也没有用;另外卖猪苗的场,从广东情况看,种猪存栏量还是非常高的,生产水平也很高,所以盈利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但抓猪苗的企业盈利机会可能会多一点。就养猪而言,现在非瘟就像是一个站在门口的巨大强敌,时刻考验着企业的系统战斗能力和团队能力。现在养猪企业的管理非常难,可能在非瘟之前创业很容易,随便搞个猪场养都能赚钱,但现在干得不好就会亏得一塌糊涂。

王祖力:一旦大家形成非常一致性的预期,通常这个预期是比较难以达成的。我个人判断,从现在整个行业大趋势来看,下行周期其实是没有走完的,包括说2024年的上半年可能依然要继续煎熬一段时间。另外,在2024年的二三季度,行业也会开始从谷底慢慢爬出来了,核心依据还是2024年的市场供应量,它是由2023年产能的总体量级所决定的。2023年的产能总体是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量级是相对过剩的状态,也就是说,2024年行情是比较难以确保这个行业能够有正常的合理的利润水平的,如果说2024年有利润的话,也一定是微利。如果说今年消费能够符合大家预期,比如能有4~5个百分点的恢复性的增长,实际上它能够拉动猪价大概能涨20%左右。

行业建议

彭进:各位请用一句话表达对同行的建议。

农财宝典新牧网总编辑彭进

农财宝典新牧网总编辑彭进

李建房:调整好养殖结构,保持适度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保持好现金流,活下去。

李双斌:拥抱创新,行稳致远,希望企业在危机中能通过创新来改进,找到发展的机会,也希望养殖业能够走得更远。

郑新平:在行业低谷期,锤炼和打磨,苦练内功,调整结构,升级改造,坚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杜金亮:养猪业依然会负重前行,希望从业者都能在迷茫中找到生存的光芒。

王祖力:当所有人都悲观绝望的时候,或许希望也就不远了。

赵祖凯:坚持不懈地防好非瘟活下去,不要想着去赌,期待暴利,先活下去再说。

高全利:做自己的太阳,别人的星星,坚守底线,重塑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及提高养殖成绩进行转型升级;保持现金流。

【作者】熊亚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新牧网

推荐内容